4K 与 HDR 技术在广播行业中的应用:期待与现实

4K 与 HDR 技术在广播行业中的应用:期待与现实

HDR4K  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内容视觉质量增强技术术语。相比采用传统色彩呈现技术的标准全高清画面,4K HDR 图像能展现出更为丰富、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。

然而,将这些技术引入广播领域时,我们需要思考两个关键问题:从观众的角度看,这些技术是否值得投资?现有基础设施能否承载由此增加的负载?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。

什么是 4K?为何使用这项技术?

4K 是指超高清分辨率(3840x2160 像素),较标准全高清(1920x1080 像素)实现了像素量的大幅提升,能在相同尺寸的屏幕上容纳更多像素。更高的像素密度带来了极为清晰的视觉效果,这一优势在大尺寸显示屏上尤为突出。在全高清画面中,物体边缘可能产生锯齿效应,而 4K 则能呈现平滑的线条与纹理,视觉失真微乎其微。

全高清与 4K 画质对比图

但仅凭像素密度已不足以让如今的观众感到惊艳。为此,HDR 等技术应运而生,通过提升色彩深度与亮度,呈现更生动逼真的图像。

什么是 HDR?它与 SDR 有何不同?​

HDR (High Dynamic Range,高动态范围)是一种能够扩展图像中最亮与最暗部分之间对比度范围的技术。相比之下,作为行业长期标准的 SDR(标准动态范围)仅能呈现原始场景中约 36% 的人眼可见色彩,而 HDR 可捕捉近 76% 的色彩。这一差异并非营销宣传,而是视觉感知层面的巨大飞跃。

SDR 与 HDR 色域画质对比图

采用 HDR 技术后,阴影不再湮没于混沌暗部,高光部分亦无过曝失真。图像将获得更强的纵深感与更细腻的渐变层次,呈现更多可见的明暗过渡与细节。其动态范围更加接近人眼自然感知极限。

SDR 与 HDR 亮度层次的画质对比图

HDR 内容是如何拍摄的?​

生成 HDR 内容的方式有多种。例如,移动设备通常会以不同的曝光度(过曝、正常曝光、欠曝)拍摄多张图像,再通过 HDR 合成算法进行融合处理。

智能手机 HDR 图像拍摄流程示意图

这种方式弥补了廉价移动传感器性能的不足。

专业相机则通过单次拍摄即可捕捉到完整动态范围,无需借助算法进行合成。其成像效果更加纯净自然,且更真实地还原现实世界的光影与色彩。

应该选择哪种 HDR 格式?

HDR 并非单一的技术,而是一系列标准的统称。目前存在多种 HDR 格式,不同电视厂商支持的具体格式不尽相同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格式包括:

  • HDR10:开放式免版税标准,采用静态元数据。这意味着影片或直播内容的亮度与色彩空间参数全程保持一致。
  • HDR10+:HDR10 增强版,引入动态元数据技术,可根据不同场景甚至逐帧调整亮度与对比度,显著提升极暗与极亮区域的细节还原精度。
  • 杜比视界 (Dolby Vision):需要获得许可才能使用的高端专有格式,支持先进的动态元数据、多达12 位色深及超过 4,000 尼特的峰值亮度,专用于顶级内容的传输。
  • HLG(Hybrid Log-Gamma,混合对数伽马):向后兼容 SDR 的广播专用格式。可实现单个信号在 HDR 与 SDR 设备上的无损呈现。虽然其色域和动态范围稍窄于杜比视界与 HDR10+,但完全能够满足电视播出需求。

流媒体平台 HDR 格式应用情况示意图

在专业广播及可扩展的 IPTV/OTT 服务领域,HLG 通常是最实用的选择。该格式实施简便、无需授权许可,且画质较 SDR 有显著提升。

但若是制作高端影视内容,则需根据预算与目标受众选择杜比视界或 HDR10+ 等更高级的格式。

4K HDR 在现实广播行业中的普及程度如何?

您可能想知道:实际提供 4K 与 HDR 内容的广播公司究竟占比多少?10%、20%,甚至 50%?流媒体监测服务 Elecard Boro 给出的真实数据却揭示了另一番景象。

SDR、4K 及 4K+HDR 应用分布示意图

监测数据显示,采用 4K 格式播出的内容不足 1%,而采用 4K HDR 格式播出的内容更是不足 0.1%。为何占比如此之低?稳定优质的 4K HDR 内容播出至今仍然罕见,原因在于以下几个关键挑战:

1. 编码成本高。4K HDR 视频转码需要占用大量 GPU(图形处理器)资源,实时编码场景下尤为明显。下方基于 CodecWorks 数据的图表展示了全高清 SDR 和 4K HDR 编码之间的 GPU 负载对比。

全高清与 4K HDR 的 GPU 负载对比图

如图所示,单个 4K HDR 频道就能使 GPU 达到满载状态,这意味着每张显卡只能承载一个频道。而同等硬件却能同时处理多达 6 路全高清 SDR 流。这种扩展性瓶颈导致单频道成本激增。

2. 传输成本高。4K HDR 内容传输的带宽需求远高于全高清 SDR。Elecard Boro实测数据显示,两者的比特率差异通常可达三倍。

全高清 SDR 与 4K HDR 比特率对比图

高速互联网接入仍成本高昂且普及有限,尤其是在企业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。这一现状限制了优质流媒体的覆盖范围和商业可行性。

3. 播放设备普及不足。虽然支持 4K HDR 的电视数量不断增加,但在市场上仍占少数。这类显示设备的价格居高不下,而大多数用户仍通过笔记本电脑、智能手机或普通电视来观看内容,这些设备均无法呈现真正的 HDR 播放效果。

4. 可用内容有限。即便拥有带“4K HDR”标识的电视,用户实际能观看的真正 HDR 内容仍寥寥无几。这类内容仍然稀少:不仅片库规模较小,而且大多数流媒体平台也仅少量供应。

由于上述制约,4K 与 HDR 目前仍属高端技术,仅应用于特定场景,难以大规模普及。受基础设施限制,大规模普及目前在经济层面缺乏可行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现代电影几乎全部采用超高清 HDR 格式拍摄,但为了优化数据处理并降低传输成本,这些内容在发行时均会进行压缩处理。

结论

4K 与 HDR 技术能显著提升画质:图像更清晰、色彩更鲜活、观感更逼真,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直观感受到这种差异。然而,这些格式在广播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仍受到限制,主要存在三大障碍:编码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资源、网络传输要求严苛,以及兼容的播放设备数量有限。

尽管存在这些挑战,业界对高质量广播标准的关注度仍在不断攀升。许多广播公司已经将 4K HDR 视为对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长期投资方向。

对于面向大众的日常广播内容来说,HLG 仍然是最实用的选择:它在画质和兼容性之间取得了平衡,无需支付许可费用,并且更容易集成到现有基础设施中。针对高端内容,则可根据目标受众和预算考虑选择杜比视界或 HDR10+。

若您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广播基础设施,或者想要了解实际落地案例,发送电子邮件至 sales@elecard.com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很乐意为您的项目需求提供专业支持。